本文目录一览

1,什么是山崩地貌

山坡受结构面控制,形成了潜在不稳定的岩体,受强大地震力的作用,以滑 崩的方式运动,形成崩塌壁、崩积物和堰塞湖等地貌,特别是地表崩积物的岩块,在滑崩过程中,受反弹力影响,形成千姿百态的山崩裂石

什么是山崩地貌

2,长白山发生山体滑坡游客撤离山体滑坡的形成原因是什么

长白山发生山体滑坡游客撤离,山体滑坡的形成原因如下。一、长白山发生山体滑坡游客撤离吉林省长白山北部的一处旅游景点发生泥石流,附近的旅游者纷纷疏散。长白山旅游度假区管理委员会和长白山风景区的工作人员都表示,该景区目前已恢复正常。网上流传的视频中,有不少山石和泥土从山上滚落下来,扬起了漫天的灰尘。附近的一条栈道上,很多游客都朝着安全的地方跑去。二、山体滑坡形成的原因造成这种滑坡的原因既有自然的,也有人为的。从地理位置看,斜度大于10度、小于45度山地都有可能发生崩塌。比如中国西南部,尤其是西南的山地,其最根本的特点就是山峦起伏,地势陡峭,土壤结构松软,容易积水,山谷和河流纵横,形成了大量的斜坡和切割面,这些斜坡和切割面都有足够的滑移空间。在松散土层、碎石土、风化壳、半成岩等土层中,坡体的抗剪强度较低,易发生山体滑坡。在坚硬的岩石中,由于其剪切强度高,可以承受很大的剪切力而不发生变形和滑动。但当岩体中有滑动面时,尤其是在大雨后,由于水流浸入滑动面,导致其抗剪强度急剧降低,容易发生山体滑坡。在引发因素方面,地震、降雨、冰雪消融、河道侵蚀、侵蚀坡面等均为引发山体滑坡的天然成因。例如,在频繁的震源区域,由于地壳的颤抖,导致山石松动;由于长期的大雨和大雨,使得山坡上的土壤或岩层裂缝渗透,使其变得较弱,进而引起山体崩塌。在人为因素方面,人工开挖坡脚、坡体上堆载、河道蓄水等不正当的人工施工行为均有可能引发山体滑坡。在铁路、公路和山区建设中,如果强行爆破或强行开挖,将导致斜坡的下端部分因支承不稳而引起崩塌。

长白山发生山体滑坡游客撤离山体滑坡的形成原因是什么

3,塞下秋来风景异的塞下是指什么地方

塞下:边境险要之地。 宋仁宗康定元年(1040),范仲淹任陕西经略副使兼知延州(今陕西延安)。此词即作于知延州时。 那么,此句词中“塞下”应指当时延州边塞。
塞下秋来风景异,衡阳雁去无留意。
边塞
诗人所在的边塞地区,就是边境

塞下秋来风景异的塞下是指什么地方

4,请帮我介绍几种地质景观

  陕西翠华山山崩景观国家地质公园为2001年3月国土资源部首批的11个国家地质公园之一,而且是全国第一批建成揭碑的国家地质公园。公园位于陕西省长安秦岭北麓,距西安市区20公里,主峰终南山海拔2604米,总面积32平方公里,是我国山崩地质作用最为发育的地区之一,山崩地貌类型之全,结构之典型,保存之完整,规模之巨大,旅游价值之高,经陕西省科技情报研究所检索,国内外罕见,素有“中国山崩奇观”、“地质地貌博物馆”之美称。  《国语》记载:“幽王二年(公元前780年),西周三川皆震,是岁也……三川竭,岐山崩。”《史记》等也有此记载。据推测,翠华山山崩由地震诱发形成,最早有文字记载的为《国语》,其它关中地震对翠华山山崩形成均有不同程度影响。  在地质历史上,翠华山属秦岭山脉,由中元古界(距今10亿年前)变质杂岩组成,秦岭北麓大断层从山北侧通过,其北侧相对下降形成关中平原,南侧抬升形成高耸的秦岭,一万年以来平均每年上升1.73—3.4毫米,构成了翠华山山体的岩石质坚性脆,经长期风化作用,也加速了山崩形成。  翠华山山崩分布面积5.2平方公里,倒石量达3亿立方米,目前初步开发1.5平方公里,分布在水湫池、甘湫池、大坪三处,主要由残峰断崖,崩塌石海,堰塞湖三大部分组成。  残峰断崖主要指玉案峰、甘湫峰、翠华峰及形成的山崩临 空面。三峰鼎立,负势竞上,突兀险峻,直冲云霄。“南望终南如 翠屏环列,芙蓉万仞直插青冥。”(清?陕西巡抚给乾隆奏章)玉案峰,海拔1688米:半峰劈裂,崩面平齐峻峭,好像玉案倒竖,甚为壮观。《关中记》载:“太乙谷东,山峰齐如案,峰腰有金华 洞,洞中常有冉冉行云如瀑则澍雨,故古诗有云从玉案峰头 起,雨自金华洞中来之名句。”夏季,云雾翻滚,或玉带,或花朵,飘忽不定,满山弥漫,天地空灵。玉案行云与雁塔晨钟、杏园赐宴齐名,同为关中胜景。甘湫峰,海拔2045米,是一条长1500 多米,宽260-900米,高差约300多米的山岳,近南北就地崩塌,形成石海波涛的壮景。翠华峰,海拔1414米,似一巨大的铜 墙铁壁横亘翠华山中,南端被高达200余米的峭壁截切,形成 一条长近千米,高200多米,宽300多米的石坝,堵塞太乙谷。三峰气势恢宏,有玉笋簇生之姿,堡垒踞霄之势,堪称奇绝。特别 是太乙真人,此残峰似一长者凝目远眺,独立峰巅,晴时可见古 都西安之风貌,南五台之佛光。  崩塌石海,总量3亿立方米,石块巨大,集中分布在翠华峰—甘湫峰和大坪,巨石堆砌,相互叠置,拔地而起,万笏朝天,或雄师望月,或猛虎下山,或仙女撒花,或顽童嬉戏,宛如石头的海洋,波澜起伏,浪击长空。著名景点有剑石、玉兔醉卧、通灵玉玺等,极富阳刚之气。崩塌石海在山崩过程中因石块崩落相 互欹嵌,形成了上百个洞穴,有天洞、冰洞、蝙蝠洞等。其中冰风 二洞最让人称奇,有“华夏八大冰洞”之称,洞内外夏季温差可 达23℃以上,冰洞夏季结冰,冷彻肌骨。冰洞,炎炎酷暑,冰柱倒立;风洞,盛夏六月,凉风习习。风洞是由两块巨石顶端相撑形成,高约近20米,宽2-3米,由于狭管效应和空气对流,洞中常有冷风嗖嗖。《类编长安》载:“冰井在厅(宁陕厅)北太乙玉案山,井深数丈,水落井中结冰暑不消,长安不藏冰,每于夏天于此取冰,谓之冰井。”现山崩主景区还有一夏之春景点,俗称小冰洞,夏季洞内冷气凝结飘向洞外,洞外四周还是鲜花初开芳草萌动的春天,煞是好看。蝙蝠洞洞长100余米,曲折迂回,宽窄不一,空间变换多样,在30米深处,千余只蝙蝠附于洞壁,翅声清晰可辨,为翠华一新奇。有好事者联云:“甘湫水湫湫上有湫,冰洞风洞洞中有洞。”“石室坐地九夏寒,洞奇通天三冬暖。”(陈少默)翠华山各种奇洞遍布丛生,有待进一步探究。  玄关是游览冰、风二洞必经之地,两块巨石耸立,相隔咫尺,天成一线,上有一小桥,行人至此,昂首而望,有天门之感,无限神秘,莫不悚然。十八盘是崩塌石海的北侧边缘,高约200米,莽莽苍苍,巨石遍生,鹰崖瀑布倾泻而出,似一道银练,挂于山川,有中国山水画之感。  堰塞湖,是指由山崩倒塌堵塞河流而形成,在翠华山有三处。一处在甘湫池,位于甘湫峰下,面积0.2平方公里,由于水源不足严重渗漏成为干涸之湖,故名甘湫池。甘湫池池底青草萋萋,牧马其上,有蒙古草原之味。一处在大坪,现由于泥沙堆积,池已被湖水冲积填平,故名大坪。一处在水湫池,系山体崩塌堵塞太乙河形成,又名天池、澄源池、太乙湖等。此堰塞湖,湖面长600米,宽100-300米,水深5-12米,水域面积0.14平方公里,可在其上划船,垂钩等。此湖有“秦岭明珠”之称,为秦岭72峪唯一一处堰塞湖,烟波浩渺,云蒸霞蔚,蔚为壮观,山崩巨石与天池湖光相融,碧峰绿水,奇石异洞,构成了一幅人间仙境。翠华山地貌形态多样、特殊、保存完整,体现在残峰断崖、崩塌石海、堰塞湖三个方面。山崩遗迹地质复杂,区内地层为中元古界宽坪群上亚群,本群黑云母斜长片麻岩、片岩及混合片麻岩为主。受混合岩化作用强烈影响,本群在翠华山主要为一套混合花岗岩为主,夹有黑云母和少量大理岩,混合岩化作用时期为印支期(陕西省地质局1989年)是国内混合岩发育的典型地区之一,山崩颗粒大,呈锯齿状、肠状等多种断裂,最大者可达60X40X30立方公尺,更是国内外学者进行混合岩化作用研究的天然实验室。山崩遗迹历史悠久,其形成经历了漫长的岁月,在长期的内、外力地质作用下,岩体节理不断加宽、加深,以巨大的岩块崩落谷底。崩塌岩块上擦痕、摩擦面等形迹清晰,至今,岩块裂隙仍在发展。目前可在不同部位观察到山崩由孕育、发展、崩塌方式,崩塌体从初期形成→发育→遗迹的完整过程。

5,山崩是怎样一种地质现象

山崩又稱山体滑坡、山泥傾瀉、走山,俗稱地滑、土溜,是指在重力的影響下岩石和土壤沿着一段山坡下滑的現象,又稱作坍方。若是土體坍方混和雨水或河水則演變成土石流。 山崩最主要的原因是山坡上的岩石或土壤吸收了大量的水(比如由于暴雨或者融雪),导致岩石或土壤内部的摩擦力降低,土壤或岩石丧失其稳固性下滑。 其它原因有 地震 其它地壳运动 风和霜冻造成的风化 由于垦荒和强烈的采矿造成的土壤和植被的破坏 山崩发生的可能性由以下因素决定: 地表的吸水性和透水性 山坡的坡度 是否有加固土壤稳定性的植被 是否有易滑动(比如粘土)的土壤或岩石层

6,哪里的风景是人渴望去的地方

那当然是第一批全国重点风景名胜区最好了,以后各批次全国重点风景名胜区显然不如第一批。现将第一批全国重点风景名胜区名单列出如下: 八达岭--十三陵风景名胜区、鸡公山风景名胜区、承德避署山庄外八庙风景名胜区、洛阳龙门风景名胜区、秦皇岛北戴河风景名胜区、嵩山风景名胜区、五台山风景名胜区、武汉东湖风景名胜区、恒山风景名胜区、武当山风景名胜区、鞍山千山风景名胜区、衡山风景名胜区、镜泊湖风景名胜区、肇庆星湖风景名胜区、五大连池风景名胜区、桂林漓江风景名胜区、太湖风景名胜区、峨眉山风景名胜区、南京钟山风景名胜区、长江三峡风景名胜区、杭州西湖风景名胜区、黄龙寺--九寨沟风景名胜区、富春江--新安江风景名胜区、重庆缙云山风景名胜区、雁荡山风景名胜区、青城山--都江堰风景名胜区、普陀山风景名胜区、剑门蜀道风景名胜区、黄山风景名胜区、黄果树风景名胜区、九华山风景名胜区、路南石林风景名胜区、天柱山风景名胜区、大理风景名胜区、武夷山风景名胜区、西双版纳风景名胜区、庐山风景名胜区、华山风景名胜区、井冈山风景名胜区、临潼骊山风景名胜区、泰山风景名胜区、麦积山风景名胜区、青岛崂山风景名胜区、天山天池风景名胜区。

7,翠华山景区山崩的动力和运动机制分别是什么

一、形成翠华山山体岩崩的动力——地震地震引发了潜在不稳定岩体的晃动,在地震力反复冲击震动下,进一步破坏了不稳定岩体,发生变形位移以至滑崩。潜在不稳定岩体沿着陡直破裂面与结构面快速崩落滑动,形成200多m高的崩塌壁,堆积约1.5亿m3的崩积物。部分崩积物填堵太乙河谷,形成堰塞湖大坝,部分崩积物顺结构堆积在崩塌壁前,形成山崩石海地貌。地震烈度是表明地震时,引起地面动摇的程度。依据翠华山地震的山崩遗迹,估算烈度约为10~11灾震范围,释放能量约大于1020尔格,相当7级以上地震。从以上形成翠华山地震山崩原因分析,不难看出,山崩有两个发育形成时期,即潜在崩塌体孕育时期和地震激发新生地貌形成时期。孕育时期经过漫长的地质时间,激发时期时间短暂,仅在瞬间就能够完成山体岩崩全过程,形成新生的山崩地貌景观。翠华山山崩和燕儿窝、甘湫池、盘道崩塌和大坪的崩塌,虽然都是由同一次地震作用产生,但是,它们具有不同的形成环境、过程和堆积地貌形态。二、翠华山山体岩崩运动的机制通常,崩塌体受地震力脱离开母岩时,运动的方式多种多样,其基本运动方式有自由落体、跳跃、滚动和滑动4种。翠华山山体岩崩运动以滑崩为主。潜在崩塌体在孕育发展过程中,受岩性、构造、地貌、风化等诸因控制,当受到强大地震力作用时,潜在崩塌体顺着结构面,在重力作用下以向河谷方向快速滑崩。崩塌体在崩塌壁前整体沉陷,形成约20m宽的陷落带,堆积有坠落岩块。潜在崩塌体向河谷运动的过程中,受河谷地形制约,大约分为两个整体运动:一是十八盘堵河的岩崩体,因河谷狭窄,崩积物水平运动距离较小,大部分物质填充在河谷里,形成200m高坝堆积;二是环湖西岸山崩堆积体,河谷较宽,沿倾向河谷结构面滑崩,潜在崩塌体各部位因滑移速度不同,形成不规则次一级滑崩阶梯状或台块状地形。由于崩塌体沿着倾钭结构面作近似弧形运动,故滑崩阶地面或台块面多倾向崩塌壁,并有多级破裂面,这些现象都是滑崩体运动遣留的证据。潜在崩塌体受断裂与节理影响,岩体破碎,当受到强大地震力作用,顺着结构面运动时,由于崩塌体内各岩石块体运动的差异性,造成块体之间相互碰撞、挤压和撞击,使岩块进一步破碎,故崩积物块石大小混杂,没有分选,棱角明显,孔隙大,基本无细颗粒物质填充。因堆积块石大小不一,往往受较大完整块石支撑或巨大块石震裂,形成许多大小不一的岩崩洞穴。山体在岩崩运动过程中,地表面的岩块受地形高差影响,势能很大,快速向下冲击力较大,因下垫地面起伏不平,受反弹力作用,地表面岩块震动发生弹性破裂,有的顺节理面破裂,有的犹如刀劈断裂,有的发生震动破裂,形成各种形态的山崩裂石,随处可见,岩面震动裂缝交错如画,构成了山崩地貌奇异的景观。
从翠华山旅游风景区(乘坐出租车共行驶1.0公里,二类:费用约8元。)到翠华山旅游车站总站乘坐905路(坐9站)到黄岱湾站转乘923路(坐14站)到大峪口总站下。乘坐出租车(共行驶15.1公里,二类:费用约40元。)到天池
基本有两种观点,一种认为山崩是由周幽王(780BC,距今2786年)时一次地震引发,另一种认为是唐玄宗天宝年间(742~756AD,距今1256~1306年),其中以唐玄宗天宝年间地震山崩意见居多,我们的实验结果中没有出现和这两个时期地震相对应的崩塌情况,实验数据可将其完全否定。无论是天宝年间还是周幽王二年的推测,将崩塌归结于一次地震形成的定论都没有科学根据。四个土样试验结果数据显示翠华山的大规模山崩不是一次形成,可分为三期崩塌,崩塌中最早期的一期崩塌时间在距今11870~11950年,这个时间要比主景区及堰塞坝体底部的崩塌早得多;二期崩塌(山崩主景区崩塌)形成于公元前370~前310年间,也就是距今2260~2320年稍后一些;三期崩塌前导景区崩塌主要是公元60~100年(距今1850~1890年)。同时通过实验数据和史料记载证明,山崩是多次复杂原因的活动结果,其中地震可能是其中主要的诱因。

文章TAG:旅游  山崩  是什么  什么  旅游山崩是什么地方的风景  
下一篇